曾几何时,我们以为世界的对抗,是美俄之间的核弹较量,是中美之间的科技战争。 可如今,一个更危险的剧本,正在全球舞台上悄然上演—— 美俄在打配合,目标是一个濒临瓦解的大型经济体:欧盟。 你没听错,这一次,普京和特朗普,不是对手,而是“掮客”。他们在下一盘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超级大棋。
资源告急,谁被献祭了? 全球资源正在进入紧缺时代。 能源、粮食、半导体、稀土、航运线,每一样都成了博弈筹码。当蛋糕不够分的时候,大国之间的规则从“共赢”变成了“吃掉谁”。 这十几年里, 美国试图拉中国下水,结果发现中国越打越强,韧性惊人。科技打压、关税战、供应链脱钩……通通没能撼动中国的战略地位。 于是, 战术一变——转头收割欧洲。
特朗普上台后,掀桌式外交重出江湖, 北约冷处理,对乌克兰冷眼旁观,嘴上对普京严厉,实际不阻其推进。 而普京要的很简单: 更多的乌克兰领土、更接近欧洲腹地的缓冲地带。 于是, 一场看似胶着、实则有节奏推进的俄乌战争,把欧盟拖进了泥潭。 天然气没了,工业断供,通胀飙升,军费爆表,内部政局动荡不止——这是“默契”,不是偶然。 你以为乌克兰是焦点?错。乌克兰是手术刀,欧盟才是“手术台上的人”。
回头看,欧洲在俄乌冲突中做了什么? 制裁俄罗斯,断了自己的能源脐带;跟随美国“去风险”,砍断与中国的供应链;大量军援乌克兰,自己军备却空心化;经济脱实向虚,靠美国高科技靠得越来越深。 最致命的是,欧洲对美国失去了“讨价还价”的底气,对中国也失去了战略自主的眼光。
想象一下: 一个没有能源、没有产业链、没有安全感的欧洲,靠什么撑住“欧元”这张脸面? 特朗普、普京看得清清楚楚。欧盟,一旦经济+安全双崩,就彻底玩完了。
冯德莱恩访华,是合作?还是求生? 现在,欧盟终于意识到问题了。 中国,成为他们手里最后的平衡砝码。 就在这个微妙节点上, 冯德莱恩和新上任的欧盟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一起访华 ——罕见的“双主席”级别访问,背后藏着多大的焦虑?
可别忘了, 前脚冯德莱恩还在欧盟高调推进所谓“去风险战略”,出台31项限制中国的政策,硬刚中国电动车、医疗设备。 如今却突然放下身段访华,难道真是来“交朋友”?显然不是。是来“谈交易”的。 欧盟需要中国的市场, 需要中国继续采购他们的工业品,更需要中国的战略“点头”,不去彻底倒向俄罗斯。 而中国会轻易答应吗?
过去十年,中国对欧洲是怀抱善意的—— 拉欧盟搞“一带一路”,大力采购空客,推动中欧投资协定,把欧洲当成制衡美国的重要伙伴。 可换来什么? 欧盟跟风美国,炒作“中国产能过剩”;动不动就给中企加税;冯德莱恩公开批评中国;一边想赚钱,一边“站队脱钩”。
那么现在,中国给出了一个全新态度: 要合作?可以。但你得有诚意。 你不能一边拿着中国的钱,一边和美国一起“遏制中国”;你不能说着要“人权”和“规则”,结果对中国充满殖民傲慢。 这一次,中方强硬反击—— 白兰地反制、电动车硬刚、医疗设备互限……中国明确释放信号:你若尊重我,我就合作;你若打压我,我奉陪到底。 这,就是中国对欧盟的“底牌展示”。
中欧关系,一念之间定生死 对中国而言,现在没有必须拉拢欧盟的理由: 产业链稳定了;中俄战略协同越来越紧密;“一带一路”进入成熟期;东盟、中东、非洲市场都在崛起。 欧洲不再是那个“不可替代”的伙伴。 但对欧盟来说,中国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: 美国贸易战压得喘不过气;俄罗斯逼到家门口,安全危机迫在眉睫;内部经济分裂、民粹泛滥。
这次“双主席访华”,很可能是欧盟的最后一次战略转圜窗口。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国与国访问,而是欧盟命运的抉择时刻。 逼中国张大口,还是放下傲慢联手合作?一念之间,定生死。
如果欧盟错判了中国的态度,还在幻想左右逢源、脚踏两船——那么它很可能真的,会成为下一个“被瓜分的对象”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谁站在正确的一边,谁就能活下来。 《官宣:科斯塔、冯德莱恩将访华》环球时报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